逐鹿民国

一杯酒

> 逐鹿民国 > 逐鹿民国目录

第十七节 民变(1 / 2)

上一章目 录

“自从陈涉首先发难,那六国的旧时贵族,便纷纷而起,也自立为王。这刚刚统一的秦朝,又一次分崩离析。历时七年的战争,从此便开始了。”

“列为听官,须知秦朝虽然无道,但这统一中华,却是大势所趋。此时诸侯纷纷而起,不过是死灰复燃罢了。何况,那诸侯国的众人,又何尝想的是国家强盛,人民富乐?所求的,不过是自己的安乐罢了。”

城墙根下,一个瞎眼的老人,正在那里自顾自的说着一段秦末旧事。农泉刃靠在一旁墙上,听的津津有味。

说起来,这些走街串巷说书的瞎眼老人们,还是他启蒙的老师。他幼时家贫,无钱读书,每次瞎眼人来村中说书,他都追着听出好远。便是靠着这些说书的瞎眼人口中的书,一点一点的集腋成裘,聚沙成塔。后来茶陵谭家的老族长见他是个可造之材,便出资供他求学,这才有了今日的农泉刃。此时,他留学归国,听到这儿时熟悉的声音,甚多感慨。他如今听的,倒不是书了,反而是他当年的回忆了。

不一会儿,瞎眼老人便说完了这一节,便拱了拱手,旁边的听客中,有几人便扔了几个铜钱,多数人却是掌也不鼓,扭头就走了。待人散去了,农泉刃从袖中取出十几枚铜钱,手一斜,那些铜钱便叮叮当当的滑落到瞎眼老人的陶罐中。

“谢谢客官!客官真是大方,这一次便足足有十六枚吧?”瞎眼老人侧着头,忽然问道。

瞎眼老人的话,将农泉刃问的一愣,“您听的出来,一共多少枚?”

“客官见笑了。您不是正是要让我听出来吗?我若是听不出来,岂不是扫了客官的兴?”瞎眼老人一边摸索着将陶罐里的铜钱收进口袋,一边淡淡的说道。

“您老果然聪明。”农泉刃有些怀远,“当年我小时,最爱听书。其中也有一个跟您老一般的人,见我好学,便在村中足足说了三个月的书,村中贫瘠,我也家穷,那老人便常常饥一顿饱一顿。我农泉刃能有今日,也是多亏了那三个月的书。饮水思源,这天下走街串巷的说书人,都算是我的半个老师。”

“客官知恩图报,果然是个读书的种子。”瞎眼老人收好钱,仍是淡淡说道,这种事情,他虽然经的不多,但见的也不少。

说话间,瞎眼老人已经收拾好东西,正准备离开。农泉刃看着老人蹒跚的身影,印在黄昏斜阳之中,一股沧桑中复见一种苍凉。

农泉刃站立原地,默了一会儿,突然大步跟过去,对老人低声说道:“老人家,今夜长沙城中有大事发生。莫要留恋,赶紧离开吧。”

瞎眼老人一愣,但未等他反应过来,农泉刃已经迅速的离开了。

老人低着头,想了一会儿,忽然呵呵的乐了。好一会儿,却又摇摇头,打着响板,敲着盲杖,慢慢的向前行去。

可是他刚出了北门,还没走出多远,便听得身后方一阵纷乱的脚步声传来。瞎眼老人听那脚步声急促中带着怒气,心道不好,赶紧往路边靠了又靠,直摸到一颗大树身后,心才略略的安了下来。

那群人听着,足足有数十人众,一边在嘴里叫嚷着,一边狠命的跑路。瞎眼老人小心的听去,不一会儿就听的分明。原来,这些人都是奔北门外文昌阁的湘善记洋火局而去。好像是有人传说,洋火局发的纸票被人盗印,已经冒领了洋火局的许多银根。众人害怕存在洋火局的银两被兑换一空,自己手里的纸票成了一堆废纸,便赶着去兑换出自己的银两来。

瞎眼老人藏在树后,心中想起方才那个年轻客官的话。有些后悔,后悔没有听从那人的话,走的快些。看刚才那伙儿人的架势,恐怕这长沙城,真的会出什么大事。

老人听着脚步声远,便想从树后闪出,可刚才心里动了动念想,突然又传来一群脚步声,却比方才的声音又大上许多,这次,怕不是有百十号人吧。

等这一群人过去,间隔更短,又过来了一批人。第三次的脚步声,比前两次更多更乱,怕有几百人。听着脚步声络绎不绝,瞎眼老人索性躲在树后,坐了下来,将口袋里的钱,一枚一枚的摸出来,仔细的分成几份,放进衣服深处,贴着心窝放好。

老人在树后坐着,也不知日月长短,只听的文昌阁那里,喧闹怒骂声越来越大,间或还有木板断裂的声音。老人知道这次果然是出了大事,但是像这样的事,用不了多久,衙门口便会派人来。应该不会耽误太久,自己应该来的及回到城隍庙,睡上一个整觉。

湘善记洋火局发生挤兑的消息,很快便传到了军政府里。陈作新议事厅里,怒火万丈。

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