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当皇帝的那些事儿

大明第一帅

> 我当皇帝的那些事儿 > 我当皇帝的那些事儿目录

第38章 朱老六的坏心思(1 / 2)

上一章目 录

弘光朝廷热衷于“联虏平寇”,派出使团同清廷勾结成了当务之急。

内阁甄选使团人物时,前都督同知总兵官陈洪范自告奋勇,奏请北使。

考到到此人与吴三桂有旧,便于联络,马士英同意了。

不久后,应天巡抚左懋第也上书,请求和陈洪范同去出使北京,原因是北廷覆亡时,左懋第的母亲陈氏绝食而亡,他想回京祭拜亡母。

除了此二人,马士英又亲自甄选一人,兵部职方郎马绍愉。

选他的原因有两点,第一上次鲁王大闹兵部,马绍愉需要戴罪立功。

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,马绍愉有出使满清的工作经验。

崇祯十五年时,马绍愉受兵部尚书陈新甲之命,以五品郎中的身份穿二品朝服出使满清言和。

然而因清军怀疑明廷言和没有诚意而失败,马绍愉留在塔山听候命令。

时值松锦大战后期,清军攻破塔山后,城中兵民**而死,无一个人投降,只有马绍愉一人在清军的保护下出城回到京师。

北使团既定,为了让使团逼格更高,弘光帝加封左懋第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,都督同知陈洪范进太子太傅,兵部职方郎中马绍愉进太仆寺少卿。

临行前,弘光帝开了个朝会,为北上使团配备文件。

主要有“大明皇帝致书北国可汗”的御书、赐“蓟国公”吴三桂等人的诰敕,以及白银十万两、黄金一千两、绸缎一万匹。

金银绸缎是赏赐给吴三桂的,以彰其驱逐李自成之功。

之前朝会上,朱以海言说吴三桂已经降清,当时很多人不相信。

现在情况明了,所有人都知道吴三桂当了二五仔,但他们仍然坚信吴三桂不会背叛大明,只是借清军之手灭李自成,故而想方设法去拉拢。

首席谈判代表左懋第请示弘光帝,他问道:“陛下,臣此番北上与清虏如何会谈?”

“朕今日召见诸大臣,正是为了商议此事。”

弘光帝看了眼马士英,说道:“朕想与清廷划界分治,井水不犯河水。”

“那么,以什么为界?”左懋第问道。

弘光帝答道:“以两淮为界,南直隶以北地区让与他们,我朝据江南富庶之地。”

朝班中,朱以海面色一沉,刚欲说话,只听内阁大臣高弘图叫道:“山东百二山河决不可弃,必不得已,也应该以黄河为界!”

马士英重重咳嗽一声,避开了这个问题,笑道:“清虏幼主福临,年纪比圣上小,不妨与圣上以叔侄相称,以示友好。”

他又补充道:“只要清虏愿意与我朝联合,一起诛杀伪顺逆贼,我们可以与其同坐天下,共享太平。”

马士英的这番话,让人恼火。

但出奇的是,满朝文武除了朱以海等少数人干瞪眼,竟无一人出言反对!

连一向反对马士英的东林党,也是咸口不语,默认了联虏平寇的基本国策。

他们失声,当事人左懋第却不让了。

你们他娘的连谈什么都没搞清楚,那让老子去谈个锤子?

左懋第年约四十,一脸浩然正气,身为首席谈判代表,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,此时不进言,更待何时?

“依臣之见,想要安于江南,必先扼守山东、河南两省,鲁、豫乃江南之屏障,失之江南则无所依凭,更无周旋、缓冲之地!”

“唯有守住鲁、豫二省,则进退有据,据守江南方可从容有度!”

左懋第忽然激动起来,语调明显升高,继续说道:“臣以为,能够渡河而战,才可以扼河而守!能够扼河而守,才可以划江而治!如今陛下命臣赴北议和,但是,不能战,又如何议和?”

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